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

时间:2023-09-30 15:27

  写作技巧受到作者世界观、艺术观的限制,同时又影响着他的写作实践,为写作活动服务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知识。欢迎阅读。

?这里教给学生三种复习题的方法:

  1。分析方法:先把问题分解成单词,然后逐字思考,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,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。例如,《校园新事多》可以分解为四个词:“校园”、“新”、“东西”和“很多”。我们可以写校园里发生的新事,至少两件事或更多。事物。

  2。比较法:根据给定的题目,拟出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,明确其写作范围和要求。比如你写了《我和老师》,你可以自己编出《我的老师》和《我爱您,老师》来比较,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,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。

  3。提问方法:先提出几个问题,考虑重要问题,然后根据标题,清晰、分清轻重缓急、详细、恰当地回答假设性问题。比如《她变了》,你可以问:她改变之前是什么样的?她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?改变之后的她是什么样子呢?谁说她变了?另外,特殊问题要仔细思考,找出真实含义。意义。例如,《温暖》不应该描述温暖的天气,而应该体现互相帮助或受到关心和爱的感觉。

  

2。确定中心

1。中心是文章的灵魂。教你如何确定中心;首先,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。例如,《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》应该明确问题的焦点是“尊重”。值得尊重的理由是文章的中心,写的时候要坚守这个中心。

  2。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积累和平时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。比如写《我的好朋友王小明》,中心思想可以表达王小明的优良品质和优点。

  

3。选择材料

材料的选择和细节必须为中心服务。常见错误包括:

  1。中心不突出,需要解释的问题很多,线索也很多

  2。细节不当、重点不突出、轻重缓急颠倒。

  3。材料的选择平淡且非典型。因此,有两点需要注意:

  根据构图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。

  选择最熟悉的、真实的、新颖的、典型的事件作为素材。

  

4。材料的组织

材料的组织包括两个内容:一是材料的安排。哪些应该先写,哪些应该后写,以使文章“井然有序”;二是材料加工。哪些写得详细,哪些写得简略。要使文章“井然有序”,就必须合理地划分段落。方法有:

  1。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排列材料。

  2。根据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。

  3。按空间顺序排列材料。

  4。根据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。

  5。层层深化中心思想,由浅入深地排列材料。

  

5。写大纲

大纲包括:中心思想和段落。一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和段落。哪一篇应该先写,哪一篇应该后写,哪一篇应该写得简明,哪一篇应该写得详细。这应该反映在大纲中。但既不能太详细,也不能太简单。应当简洁、具体、具体。例如:作文题目:有趣的蜗牛竞赛中心。通过蜗牛赛跑的叙述,体现了孩子们课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,表达了孩子们的生活兴趣。

  材质安排:

  1。我和表弟抓了几只蜗牛,想举办一场比赛。 (省略)

  2。为参赛蜗牛命名并为比赛做准备。 (省略)

  3。蜗牛在游戏中的表现。 (详情)

  4。比赛结果。 (省略)

  5。结尾。 (省略)

  

6. 过渡与回应

过渡自然灵活,前后衔接,语言连贯,相互衔接。一般有过渡段落、过渡句子和过渡词三种方法。

  语境之间的相互呼应就是照应。回指一般有三种类型:前后回指、头尾回指、正文和标题回指。

Copyright© 置业信息网

皖ICP备2023014685号